1983年京都一部分青年企业家希望稻盛先生向他们传授经营知识和经营思想,自发组织了“盛友塾”,不久改名为“盛和塾”,取事业隆盛的“盛”,人德和合的“和”两个字,又恰与“稻盛和夫”名字中间两字相一致。“盛友塾”刚成立时只有25名会员,现在“盛和塾”已发展到100多个分塾,除日本外,美国、巴西、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都有了分塾,塾生总数已超过10000名,自2010年起,稻盛和夫公司作为中国管理总部,在中国各地设立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稻盛和夫的释义是涵盖了生活态度、哲学、思想、伦理观等因素人格。痛惜战后的日本以选择聪明才辩型的人做领导为潮流,忽略了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导致政界、商界丑闻频发。他建议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他指出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对华贡献稻盛是1975年实现首次访华的,之后他曾数度前往中国,并与这个美好的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85年年初,为了日中友好事业,以时任国务委员的张劲夫先生为团长的中国政府要员组成的访日团一行视察了京瓷公司。在举行的恳谈会上,稻盛就京瓷当时正在努力开发面向未来的新型能源——太阳能电池进行了介绍,并当场表示有意向中国赠送一套“京瓷生产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张劲夫团长对这一建议非常感兴趣,并在不久后促成了日中双方启动这一项目。此外,京瓷公司还向“日中长江文明学术联合考察团”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支持。还在中国开展了 “中国少年友好交流访日团”等多项交流活动,于2001年创立了“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从经济方面资助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品学兼优、生活贫困的学生,为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稻盛认为,中国在未来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急需培养出一批的人才。基于这一想法而开展的“中国少年友好交流访日团”活动以及创办“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在培养人才方面为中国尽一些微薄之力。个人名言一、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所谓能力,是指才能或智能等先天性的资质;所谓“热情”,是指努力的意愿或热心等后天的努力;思考方式是指哲学、思想、伦理观等生活的姿态等人格因素。对于我来说,Zui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因为能力和热情只有0分到100分,但是思考方式可以从负100分到正100分为止。二、自燃性的人、可燃性的人、不燃性的人这里所谓的“燃性”,是指对事物的热情。自燃性的人是指,Zui先对事物开始采取行动,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人的人。可燃性的人,是指受到自燃性的人或其他已活跃起来的人的影响,能够活跃起来的人。不燃性的人是指,即使从周围受到影响,但也不为所动,反而打击周围人热情或意愿的人。